当前位置:  首页» 新闻通知» 学院动态
“语言+商务+科技”三维赋能,“复语复合+产教融合”重塑赛道——商务外语学院举办2025级商务英语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专家论证会
   2025-03-14
 

3月12日晚,商务外语学院以线上会议形式成功举办2025商务英语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修订专家论证会。

会议特邀复旦大学翻译系主任、MTI教育中心主任陶友兰教授,上海理工大学外语学院院长、上海公共外交研究院常务副院长刘芹教授,四川外国语大学商务英语学院副院长董曼霞教授深圳哪咤航海运动有限公司董事长、中欧教育发展基金会高级顾问邓三红女士等学界业界专家学者,共同为人才培养方案的优化建言献策。会议由商务外语学院党总支副书记、院长、商务英语专业学科带头人段俊晖教授主持,学院党总支书记余绘平、商务英语系主任杨苗捷副主任尚华、江先发商务英语教研室主任田甜和办公室主任殷宇等教师代表参与讨论。

会议聚焦商务英语专业的课程设置、培养目标、学科发展方向、实践教学及行业需求对接等关键议题,展开深入研讨。与会专家从学科定位、教学改革、课程体系优化、校企合作及人才就业趋势等多维度,为2025年人才培养方案提供了宝贵建议。

专家建言:课程优化与产教融合并重

董曼霞教授建议,商务英语专业应加大商务课程比重,突破传统语言课程的局限,将国际商务、市场营销、国际商法及数字经济等核心商科内容纳入必修课程体系。她提出,可将英美文学等传统课程调整为“商务英语阅读与写作”或“商务文献选读”,并增设AI赋能商务英语、国际经济与贸易等跨学科选修课程,以提升学生的商业思维与数据分析能力。

刘芹教授指出,当前商务英语专业的培养目标表述较为宽泛,建议进一步精准定位,紧密贴合上海商学院的办学特色与区域经济发展需求。她强调,应优化培养目标与毕业要求的对应关系,凝练商务英语人才的核心能力为语言能力、商务应用能力、信息技术素养及跨文化沟通能力,并在课程设置中切实体现。

陶友兰教授结合MTI培养经验,建议增加智能翻译工具(如DeepSeek、ChatGPT等)的应用训练,强化商务合同翻译、国际谈判翻译、跨境电商翻译等实践性课程。她还提议探索“商务英语+多语言”或“商务英语+区域国别研究”的双学位或辅修课程,形成多语种商务沟通特色,拓展毕业生国际就业机会。

邓三红女士从企业用人视角出发,强调现代企业对复合型、实践能力强的商务英语人才的青睐。她提出高效沟通能力、实际操作能力(如AI工具应用、营销数据分析等)及商业素养与财务常识三大核心能力要求,并建议学院加强“走进企业”与“企业高管进课堂”的双向互动模式,深化校企合作。

未来方向:构建“语言+商务+科技”融合培养体系

段俊晖教授对四位专家的宝贵意见致以诚挚感谢并在总结中表示,学院将认真吸纳专家意见,重点推进以下工作:优化课程结构,增加商务核心课程比例;拓展实践教学模式,深化与知名企业、商学院合作;推动学科交叉融合,探索复语复合、AI+商务翻译等特色培养方向;加强师资队伍建设,鼓励教师参AI、跨学科融合等新兴领域培训,以适应新时代教学需求。

本次专家论证会的成功举办,为学院商务英语专业的未来发展明晰了方向。学院将秉持“语言+商务+科技”融合发展理念,构建更契合国际化、数字化时代需求的人才培养体系,为区域经济发展输送高素质复合型商务英语人才。


图为会议截图

撰稿尚华、田甜

摄影:殷宇

审核段俊晖

【关闭窗口】
 
  相关文章